請好好的思考~
人面臨欲望有三種選擇
第一種方法是直接去完成它,不過欲望會愈來愈多,要一一達成也會愈來
愈花時間。
第二種則是不讓自已有太多欲望,既然可以保持無欲,也就不用花心思平
衡自已不滿足的心靈。
第三種則是順其自然,能滿足的欲望就去滿足,無法滿足的欲望,就告訴
自已看開一點,反正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一切自然就好。
我想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採取這三種方法的其中一種,或是遇到不同的狀
況時,視情況使用其中一種,表面上我們一直以為是應該依照著某種理念
來走的,但遇到實際狀況時,可能較常是見機行事,見風轉舵的投機份子
,自已裝作不知,隱藏於意識的底層下,使自已的認知無法察覺。
(裝傻為快樂之本)
上面的論証主要是說,我們其實常常不知道自已真正在想什麼,而必須透
過某種環境逼迫我們表態,逼迫我們下決斷,我們才得以真正的認清自已
為何?重視的核心價值為何?自已真正要的是什麼?
研究生常常在口試過後快畢業的那一剎那,才會開始真正認真的思考自已
到底有幾兩重,未來的老闆怎麼評斷?,我們又有多大的信心可以宣告自
已的真才實學?,自已到底適合做什麼?真的已經做好進入職場的準備了
嗎?所學的事物真的可以應用在日後的職涯嗎?自已所選擇的這條路,真的
值得以一生相許嗎?
沒有經歷,就沒有認識,沒有認識,就沒有決斷。
而且問題還不止那麼簡單...
想當記者的人,一開始是希求過著追蹝真相,貼近現場的無冕王,能在
第一時間知道事情真相的冒險份子,不過這種日子過久了,發現攝影機
怎麼那麼重、假日怎麼那麼少、薪水卻怎麼那麼低。
想作公務員的人,一開始是希望過著穩定的生活,朝九晚五,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享受公務人員的保障與福利,不過久而久之,又開始覺得行
政庶務千篇一律,美好的黃金歲月都浪費在這一成不變、行禮如儀的鎻
事上面,鐵飯碗說穿了就是一種平凡無味的人生啊!。
據說任何工作只要做了四年,就會覺得無聊透頂,迫不及待的想轉換跑
道,但轉換跑道又需要代價,年資與資歷需重新計算,福利與待遇也得
重新考量。
所以以上種種思維,又讓一個人開始思考,到底會變動的是什麼?不會
變動的又是什麼?是不是選擇了自已心中注定不變的核心價值,就能保
証永續長久目標的達成,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在舊有的穩定體制中
,如何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從被榨乾的熱情中,找出綿延永續的
不死生機?。
有些事,愈想反而是愈找不到答案的,尤其在二而一的選擇下,人們一
旦面臨了二而一的選擇,不管二者的條件如何,人們會自動在兩者加上
平衡的砝碼,最後再讓自已左支右絀、進退兩難。
舉個例子來說明會比較清楚,有一個人同時考上了甲校與乙校,他首先
會想到甲校的聲名比較好,所以替甲加一分,但接著他就會思考乙校的
競爭比較沒那麼激烈,自已比較可以在其中如魚得水,鶴立雞群,於是
又覺得乙校也不錯,也為乙加一分,然後又開始思考,甲校畢業後應該
比較容易找得到工作,但仔細一想,乙校的課業應該比較好應付,相對
的就有更多時間可以來加強自已的第二專長,實務應用的知能應該會比
甲校學的更多,這樣一加一減,兩者又平衡了,再來就是師資、設備、
車程、學費等等諸元一一比較,比到自已神經錯亂後,再去求神問卜,
請人家告訴自已,自已可能早就知道的東西。
而以上的僵局,就是一種決斷力的癱瘓,什麼都考慮、斤斤計較的情況
下,最後就是什麼判斷都不做,原地打轉。
人在長期演化之下,慢慢培養出一種自已認知所無法理解的智慧,例如
中樞神經自已會控制呼吸,因為它知道人類睡覺了,不可能還記得要呼
吸,身體碰到燙的東西會自已收縮,因為它知道人不可能等到大腦認知
燙才動作,因為這樣已經來不及了…
而這種智慧,超越了認知,也淩駕了認知…
這同時也隱隱約約的暗示著我們,不了解自已,就要把自已丟向逼迫自
已決斷的狀態,或讓更高層次的自已現身,讓思考暫時中止,讓直覺顯
現神蹟…
當然,這種自我逼迫的決斷一樣可以有多重進路,一者像富爸爸窮爸爸
所說的一樣,「每個月逼迫自已以欠債的方式來存錢,才能真正的存到
錢」,另一種,則是以平行宇宙的心靈做多重模擬,最後在做好一決勝
負的準備後下好離手。
「厭惡了迂迴與算計的變化球,厭倦了捕手與教練下達的膽小戰術,來
顆豪邁的快速直球,堂堂正正的對決吧」
「可能會被全壘打哦…」
不過有些事物,就是要在這樣豪情萬丈的直球對決後,我們才能真正的看
清楚啊!!
留言列表